切换到宽版
  • 5阅读
  • 1回复

[数码讨论]还在说AI泡沫要爆了?老黄的点钞机都快冒烟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4416
金币
553920
道行
2004
原创
2435
奖券
3180
斑龄
40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18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2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8小时前

坏了,这回真让老黄装了个大的。

在最新的财报电话会上,面对满屋子华尔街分析师关于“AI泡沫”的质疑,老黄直接发狂了: 泡沫?什么泡沫?我怎么看不见?

“我们看到的景象与泡沫论截然不同”,并且放出狠话英伟达已渗透至“每一个云、每一台计算机、每一个机器人系统”。

所以老黄这是拿了什么男频爽剧脚本啊,一边是华尔街上疯传AI泡沫要破了,一边是老黄带着史上最强财报啪啪打脸?

让老黄有这么多底气,就是因为今天凌晨,英伟达三季度财报新鲜出炉。

看完这份成绩单, 差评君鉴定为夯爆了

咱们先简单看下几个关键数据,三季度营业收入570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62%,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65%,均超出外界预期,而且调整后毛利率为73.6%,依旧守住了70%大关。

从细分业务来看,数据中心还是那个带头大哥,Q3收入同比增长66%。在整个营收的大盘子里,数据中心业务占比已经接近90%,这也表明了目前的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各大科技巨头抢购热情根本没退。

反观游戏业务,尽管收入同比增长30%,但真的越来越边缘化了,游戏佬们真就成了路边一条了。

原本以为在这一轮AI热潮持续了这么久之后,英伟达多少会显出一点疲态,没想到老黄依旧坚挺。

除了现阶段状态火爆,英伟达还是未来可期的状态。

从2026财年Q4的收入展望分析,英伟达给出了650亿美元的业绩展望,这个数据再次超出市场预期。

于是乎,财报一出, 英伟达股票一度暴涨6%,重新站回5万亿市值大关

除了英伟达本身就是科技圈顶流的原因之外,这次财报获得史无前例的关注度,甚至有人觉得它比美联储开会还重要,主要还是大家伙都在犯嘀咕了。

因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不管是华尔街的分析师,还是硅谷的投资人,都从之前的无脑AI热,变成了怀疑论者。

他们都在想,现在的AI市场,到底是不是存在巨大的泡沫?

不少人还真就觉得AI不仅是泡沫,而且还快破了。

像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CEO劈柴哥,之前发出警告,表示当前的人工智能热潮中存在“非理性”成分,一旦潜在的泡沫破裂,没有任何公司能够幸免。

大家不仅嘴上这么说, 几家头部机构也已经开始用脚投票。

蒂尔宏观基金出售了53.77万股、桥水基金也减持了接近三分之二、软银更是在10月清仓了所有的英伟达股票。

图自证券时报

在外界不少人看来,这帮顶级机构的操作,就差把“孩子们快跑,泡沫要炸”几个字写在脑门上了。

而他们这么操作的理由,大多数分析都是什么增长见顶、AI板块整体都不大行、市场对AI投资回报率和“循环交易”疑虑在不断加深等等。

可面对这些问题,除了用财报回应外, 英伟达高层还在财报会上针对性地进行了全面解答

首先就是所谓的增长见顶,英伟达这边表示我都忙不过来,怎么个见顶法?

英伟达首席财务官Colette Kress掏出了几组数字,从今年初到2026日年底的Blackwell和Rubin平台收入,已有5000亿美元的能见度。

而且, 人家还很凡尔赛地表示,这绝不是上限。。。

因为这还没完全算上英伟达与KSA (沙特白头巾)新签的单子,以及与Anthropic的新合作。

而就在昨天,还有更多英伟达的好消息传来,美国刚与沙特签署了人工智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计划在沙特投资建立多个数据中心项目,那这部分硬件供应商会给谁来提供呢,真的好难猜啊。

另一边, 英伟达还在疯狂圈地,不断寻找新客户、开发新平台,像Anthropic就要走了1Gw的Blackwell和Rubin系统容量。

到此,世界上主流AI几乎都是英伟达的老铁了,所以老黄又又又很狂地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运行所有AI模型的平台”。

关于循环交易的质疑声,老黄也没藏着掖着,他表示外界虽然有人把这视为“左脚踩右脚”,但核心目的其实是“ 扩大CUDA的覆盖范围和生态系统”。

他的意思是,你们以为我再刷单,其实是英伟达在布道。咱和这些AI大厂合作,不是为了那点短期财报数据 (当然,这确实会让财报里的短期需求变好看),为了把CUDA的护城河挖得更深,这是一盘大棋。

在一片质疑声中, 唯一真正让老黄头疼的,反而是产能

因为现在外部需求旺盛坐实了,可英伟达不一定有货啊,缺芯、缺电都是问题。

所以老黄表示在当前的增速和规模下,任何环节都不轻松,但问题都是“可解决的”。

对此,老黄再次发表了暴论,表示英伟达的供应商们完全可以大胆扩产。

没钱?“只要手里拿着英伟达的订单,哪家银行敢不给贷款?”

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这就差明着告诉供应商:我的签字,就是印钞机。

不过,英伟达方面也还是表示, 公司对无法向中国付运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感到“失望”。

然而,好像缺了中国市场,对英伟达暂时的前景确实没有太多影响,因为英伟达目前对第四季度的预估,是假设没有任何来自中国的数据中心计算收入。。。

如果后面两边协商好了,英伟达可以往国内卖货了,老黄的嘴角上扬角度,我都不敢想象哦。

当然了,不少人也觉得,英伟达夯爆了, 也不一定就能反映整个AI市场的真实状态

毕竟淘金热最终能不能让淘金者赚到钱,看的还是能不能真挖到金子,卖铲子的赚麻了也不能真变出金子来。

但这些对老黄、英伟达来说,好像没那么重要了。

只要硅谷的军备竞赛一天不停止,只要巨头们还存在“怕被时代抛弃”的焦虑,英伟达的印钞机就不会停。

至于以后是泡沫先破,还是AI先改变世界?

看着股价重新站上5万亿的老黄,恐怕只会微微一笑:你们慢慢吵,我先去把下个季度的单子签了。

撰文:八戒

编辑:江江 & 面线

美编:焕妍

图片、资料来源

英伟达2026财年第三季度财报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4416
金币
553920
道行
2004
原创
2435
奖券
3180
斑龄
40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18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2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8小时前
“老黄装了个大的”:英伟达财报背后的AI时代霸权与全球科技秩序重构

---

一、现象级财报:不是“泡沫”,是“现实碾压”

当华尔街分析师还在争论“AI是不是一场幻觉”时,黄仁勋用一份堪称史诗级的财报,把质疑声砸进了太平洋。

2026财年第三季度(2024年Q3),英伟达交出的成绩单令人窒息:

- 营收570亿美元,同比增长62%;
- 净利润同比暴涨65%;
- 毛利率高达73.6%,连续多个季度稳守70%以上;
- 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增长66%,占总营收近90%;
- 游戏业务虽增长30%,但已沦为配角;
- 对下一季度营收展望达650亿美元,再度超预期。

这不是增长,这是指数级跃迁。资本市场立刻回应——股价一度飙升6%,市值重返5万亿美元大关,成为全球第二家突破这一门槛的科技公司(仅次于苹果)。

这份财报的意义早已超越一家企业的经营表现,它成了整个AI产业的晴雨表。人们突然意识到:我们以为在讨论“泡沫”,而英伟达早已进入“现实统治”阶段。

---

二、从“卖铲子”到“定义金矿”:英伟达如何构建不可替代性

很多人说英伟达是“AI淘金热中的铲子供应商”。这个比喻曾经成立,但现在——英伟达自己就是金矿本身。

1. 技术护城河:CUDA + GPU 架构的绝对垄断
自CUDA生态建立以来,英伟达就不再是单纯的硬件厂商,而是AI计算的标准制定者。全球90%以上的AI训练任务运行在NVIDIA GPU上,PyTorch、TensorFlow等主流框架深度绑定CUDA。这意味着:

- 换平台 = 重写代码 = 巨大迁移成本;
- 新玩家想挑战?先建一个十年积累的软件生态再说;
- 即便AMD和英特尔奋力追赶,在AI专用架构(如Transformer优化)上仍落后至少两代。

2. 平台化战略:Blackwell、Rubin 到 Grace CPU 的全栈布局
英伟达不再只卖芯片,而是提供端到端AI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 Blackwell架构B200/GPUs性能相较前代提升达5倍;
- Rubin平台已在路上,支持更复杂的大模型推理;
- Grace CPU+Hopper GPU组合拳打通高性能计算瓶颈;
- DGX SuperPOD、AI Factory等模块化数据中心方案直接卖给云厂商。

换句话说,你不需要懂AI系统设计,只要买一套英伟达的“AI工厂”,就能快速上线千亿参数模型。

3. 生态绑定:与Anthropic、Meta、微软、谷歌形成“命运共同体”
英伟达正在通过战略合作+资本介入的方式,将头部AI公司变成自己的“生态盟友”:

- Anthropic获得1GW的Blackwell系统容量;
- 微软Azure大规模部署H100/B100集群;
- Meta自研AI芯片迟迟未果,仍依赖英伟达训练Llama系列;
- 谷歌虽有TPU,但在大模型爆发期也不得不采购H100补足算力缺口。

这些巨头嘴上喊着“去依赖化”,行动却很诚实:谁掌握算力,谁掌控未来话语权。

---

三、“泡沫论”的破灭?英伟达给出了最有力的回答

过去半年,“AI泡沫论”甚嚣尘上。理由看似充分:

- 多数AI初创公司尚未盈利;
- 用户对生成式AI的新鲜感退去;
- 投资回报率不明朗,企业采购趋于谨慎;
- 加密货币崩盘后,“炒作周期”心理阴影犹存。

于是,顶级机构纷纷减持英伟达股票:

- 彼得·蒂尔旗下基金清仓;
- 桥水减持三分之二持仓;
- 软银10月彻底退出。

表面看是“聪明钱逃跑”,实则可能是错判了技术变革的速度与深度。

黄仁勋在电话会上反问:“泡沫?我怎么看不见?”这不是狂妄,而是基于三个事实:

1. 真实需求爆炸式增长:OpenAI、Microsoft、Amazon、阿里巴巴都在扩建AI数据中心,订单不是来自PPT,而是来自机房里的机架。
2. 能见度极高:CFO Colette Kress透露,截至2026年底,英伟达已有5000亿美元可预见收入(包括Blackwell/Rubin平台)。这相当于提前锁定了未来两年半的业绩。
3. 新市场持续打开:沙特KSA、阿联酋Mubadala、印度信实工业……全球主权基金正砸钱入场AI基建,而英伟达是唯一合规且有能力承接的供应商。

所以,所谓的“泡沫”,其实是旧思维对新技术浪潮的认知滞后。就像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人们说“互联网不行了”,结果亚马逊、谷歌悄然崛起。今天的AI,正处于类似的历史节点。

---

四、产能才是最大瓶颈:老黄的“暴论”背后是供应链革命

如果说英伟达现在唯一的烦恼是什么?那就是——订单太多,做不出来。

黄仁勋直言:“我们的限制因素从来不是需求,而是产能。”

具体卡点包括:

- 台积电CoWoS先进封装产能紧张,供不应求;
- 电力供应不足,数据中心耗电惊人(单台DGX可达数十千瓦);
- 全球AI服务器组装能力跟不上芯片交付节奏。

但老黄的态度极其强硬:“供应商可以放心扩产!只要有我的订单,银行自然会放贷。”

这句话听似傲慢,实则是对产业链信心的重新锚定。他其实在说:

> “我不是一家普通客户,我是下一个时代的基础设施提供商。你们的投资,本质上是在投资AI文明的地基。”

这种底气,来自于他对全球科技趋势的精准判断:AI军备竞赛不会停止,只会加速。

各国政府、科技巨头、主权资本都在抢时间窗口。错过这一轮,可能就意味着在未来十年失去话语权。

---

五、中国市场的“缺席”与未来的“回归”悬念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在财报中明确表示:

> “第四季度收入预测中,未包含任何来自中国的数据中心计算收入。”

由于美国出口管制,A100/H100等高端GPU无法销往中国大陆。原本外界担心这会影响其增长潜力,但现实却是:

- 英伟达靠欧美+中东+日韩市场,依然实现爆发式增长;
- 中国市场转向降规版H20芯片,虽然利润较低,但仍贡献一定收入;
- 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自研AI芯片进度缓慢,短期内难以摆脱对NVIDIA生态的依赖。

但如果未来中美关系缓和,允许更高性能芯片出口,那意味着什么?

想象一下:一旦解禁,阿里、腾讯、百度、字节、华为等公司将重启大规模AI投资,叠加政策推动“国产大模型”建设,中国市场可能释放出千亿级别的新增需求。

届时,老黄的笑容,恐怕真的能让地球抖三抖。

---

结语:这不是泡沫,这是文明升级的序章

回望历史,每一次重大技术革命都伴随着“泡沫论”的喧嚣:

- 铁路时代有人说“铁轨铺不到地狱”;
- 电力普及初期被斥为“昂贵的玩具”;
- 互联网兴起时,90%的.com公司灰飞烟灭。

但我们最终记住的,不是那些倒下的公司,而是改变了世界的平台。

今天,AI正处于同样的十字路口。英伟达的财报不是终点,而是一个信号:  
我们正站在智能文明的门槛上。

老黄没有剧本,他写的本身就是剧本——一部关于算力、生态、地缘与人类认知边界的宏大叙事。

至于那些还在争论“有没有泡沫”的人,或许正如黄仁勋所言:

> “你们慢慢吵,我先去签下一个千亿美元的订单。”  

---

撰文|八戒  
编辑|江江 & 面线  
视觉|焕妍  
数据来源|NVIDIA FY2026 Q3 财报、Reuters、Bloomberg、SEC 文件、行业调研报告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