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距离国庆不到1天时间,却出现3大“反常”现象,你发现了没 [12P] --]

武当休闲山庄 -> 生活妙招 -> 距离国庆不到1天时间,却出现3大“反常”现象,你发现了没 [12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527801728 2025-09-30 23:13



离中秋国庆凑一块儿的 8天长假就剩 1 天了!

往年这时候,不管是订酒店、下馆子,还是买白酒、去景区,早就热得发烫。

可今年倒好,到处都透着“不对劲”,跟以前国庆的热闹劲儿完全不一样。



01 酒店涨价

国庆本来是酒店的“捞金旺季”,往年这日子,热门旅游城市的酒店顶多涨个三成,还得抢着订,尤其是景区旁边的,晚一步就没房。

今年可倒好,酒店跟疯了似的涨价,有的直接翻十倍。

江西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旁边的酒店更夸张,9月份才90块一晚,国庆直接涨到近1000块,涨幅超十倍。



中国网的报道

不光这些小地方,热门景区周边更是“坐地起价”,九寨沟多家酒店价格1500元一晚,有连锁品牌的高级双床房从淡季三四百元涨到1000多块。

可涨价归涨价,订房的人虽然也有,但也有不少人直接取消了出行计划。



湖北一位网友小谭本来想国庆去九寨沟,一看酒店涨了三四倍,立马取消了自己的出行计划。

这次涨价真的触碰到底线了,江西景德镇那家涨价十倍的酒店,已经被相关部门立案调查,要依法严肃查处。

酒店假期涨价,其实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就算涨价,那也得讲道理,不能想涨就涨。

很多酒店是吃准了大家一年就这几天有空,刚需摆在这儿,故意“精准收割”。



02 餐饮被冷落

往年国庆,餐馆那叫一个挤,热门馆子得提前一周订位,火锅店、烤肉店门口排老长队,连酒店里的宴会厅都被婚宴、团建包得满满当当,老板们忙到脚不沾地,数钱都嫌手酸。

可今年倒好,好多餐馆看着订满了,实际没赚着钱,尤其是酒店餐饮,更是“静悄悄”的,跟往年的旺季完全两个样。



先说说大家最熟悉的婚宴,以前国庆前,朋友圈早被结婚请柬刷爆了,酒店宴会厅得提前大半年订,晚了根本没档期。



蓝鲸新闻的报道

可今年的酒店餐饮,却是“静悄悄”的。

现在婚宴状态大概是“预订满了,但利润薄得像张纸”。

因为现在结婚的年轻人,他们根本不追求“大排场”,反而觉得“婚礼得有自己的故事”,比如搞个户外露营婚礼、小众主题宴,反而嫌弃传统酒店婚宴又贵又没新意。

再看高端商务宴请,更是凉得彻底。



往年国庆,企业老板们爱往五星级酒店中餐厅钻,一桌饭花个万儿八千不眨眼,现在倒好,要么改去私房菜馆,要么干脆开线上会议。

就连普通酒店餐饮业也没好到哪儿去。

街边餐馆被社区食堂、外卖卷得没脾气,一份家常菜比酒店便宜一半,还能送到家,就连酒店住客,也很少在酒店餐厅吃饭。

游客白天逛景区,肯定想尝当地特色小吃,不会留在酒店吃大锅菜,出差的人忙完工作,点个外卖比去酒店餐厅方便还省钱。



餐饮的“反常”,其实是大家消费观念变了。

以前国庆吃饭,爱讲排场、跟风打卡,现在更在意“吃得舒服、花得值当”,婚宴不搞虚的,商务宴请不铺张,吃饭不跟风,这样的“冷”未必是坏事,至少能让餐饮老板们静下心来,琢磨怎么把口味和服务做好,而不是靠节日赚快钱。



03 白酒市场旺季不旺

国庆本来是白酒卖得最好的时候,往年这时候,茅台、五粮液这些好酒根本抢不到,超市货架上经常空着,黄牛还加价囤货。

家里备酒、走亲访友送酒,家家户户都得买上几瓶,酒企等着这阵子冲业绩,经销商也赚得盆满钵满

可今年倒好,明明是传统旺季,白酒市场却冷得像过冬,哪怕降价促销,也没多少人买单。

先说说价格有多“卷”,以前飞天茅台那可是“硬通货”,结果到了今年,批发价直接跌到1740元,创下了今年的价格新低!



环球网的报道

不光茅台,其他高端白酒也跟着“跳水”,中高端白酒更惨。

为啥会这样?说到底还是需求变了。

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爱喝白酒,90后、00后觉得白酒又辣又冲,更喜欢果酒、啤酒这些低度酒,买白酒的大多是中老年人,消费群体越来越小。

再加上这两年大家花钱更理性了,走亲访友也不盲目追求“送贵酒有面子”,能省则省,自然没人愿意为高价白酒买单。



其实还有的人,在国庆根本就不愿意往外跑,旅游、聚会花钱如流水,越来越多人宁愿宅家,低成本过节反而成了主流。

以前觉得国庆就得出去玩、多花钱才像样,现在更看重舒服和性价比。

今年国庆这些反常事儿,看着不一样,其实都是一个原因:大家过日子更理性了,不再为虚头巴脑的东西买单。



往年国庆,住高价酒店是为了撑面子,吃贵菜是为了摆排场,买好酒是为了送礼好看,去热门景区是为了发朋友圈打卡。

可是现在大家想通了,酒店涨价就不订,餐馆太贵就少去,白酒没必要就不买,景区坑人就不去,宅家舒服就宅家,怎么自在怎么来。

jjybzxw 2025-09-30 23:30
2025年国庆中秋长假的“反常”现象

离中秋国庆凑一块儿的8天长假就剩1天了。往年这时候,不管是订酒店、下馆子,还是买白酒、去景区,早就热得发烫。可今年倒好,到处都透着“不对劲”,跟以前国庆的热闹劲儿完全不一样。

以下是对今年国庆中秋长假“反常”现象的详细分析:

1. 酒店涨价

往年情况:国庆本来是酒店的“捞金旺季”,往年这日子,热门旅游城市的酒店顶多涨个三成,还得抢着订,尤其是景区旁边的,晚一步就没房。

今年情况:今年可倒好,酒店跟疯了似的涨价,有的直接翻十倍。江西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旁边的酒店更夸张,9月份才90块一晚,国庆直接涨到近1000块,涨幅超十倍。

影响:不光这些小地方,热门景区周边更是“坐地起价”,九寨沟多家酒店价格1500元一晚,有连锁品牌的高级双床房从淡季三四百元涨到1000多块。虽然涨价归涨价,但也有不少人直接取消了出行计划。

案例:湖北一位网友小谭本来想国庆去九寨沟,一看酒店涨了三四倍,立马取消了自己的出行计划。这次涨价真的触碰到底线了,江西景德镇那家涨价十倍的酒店,已经被相关部门立案调查,要依法严肃查处。

2. 餐饮被冷落

往年情况:往年国庆,餐馆那叫一个挤,热门馆子得提前一周订位,火锅店、烤肉店门口排老长队,连酒店里的宴会厅都被婚宴、团建包得满满当当,老板们忙到脚不沾地,数钱都嫌手酸。

今年情况:可今年倒好,好多餐馆看着订满了,实际没赚着钱,尤其是酒店餐饮,更是“静悄悄”的,跟往年的旺季完全两个样。

影响:现在婚宴状态大概是“预订满了,但利润薄得像张纸”。因为现在结婚的年轻人,他们根本不追求“大排场”,反而觉得“婚礼得有自己的故事”,比如搞个户外露营婚礼、小众主题宴,反而嫌弃传统酒店婚宴又贵又没新意。

案例:高端商务宴请更是凉得彻底。往年国庆,企业老板们爱往五星级酒店中餐厅钻,一桌饭花个万儿八千不眨眼,现在倒好,要么改去私房菜馆,要么干脆开线上会议。

3. 白酒市场旺季不旺

往年情况:国庆本来是白酒卖得最好的时候,往年这时候,茅台、五粮液这些好酒根本抢不到,超市货架上经常空着,黄牛还加价囤货。家里备酒、走亲访友送酒,家家户户都得买上几瓶。

今年情况:可今年倒好,明明是传统旺季,白酒市场却冷得像过冬,哪怕降价促销,也没多少人买单。先说说价格有多“卷”,以前飞天茅台那可是“硬通货”,结果到了今年,批发价直接跌到1740元,创下了今年的价格新低!

影响:不光茅台,其他高端白酒也跟着“跳水”,中高端白酒更惨。为啥会这样?说到底还是需求变了。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爱喝白酒,90后、00后觉得白酒又辣又冲,更喜欢果酒、啤酒这些低度酒,买白酒的大多是中老年人,消费群体越来越小。

案例:再加上这两年大家花钱更理性了,走亲访友也不盲目追求“送贵酒有面子”,能省则省,自然没人愿意为高价白酒买单。

4. 消费观念的变化

现象分析:其实今年国庆这些反常事儿,看着不一样,其实都是一个原因:大家过日子更理性了,不再为虚头巴脑的东西买单。往年国庆,住高价酒店是为了撑面子,吃贵菜是为了摆排场,买好酒是为了送礼好看,去热门景区是为了发朋友圈打卡。可是现在大家想通了,酒店涨价就不订,餐馆太贵就少去,白酒没必要就不买,景区坑人就不去,宅家舒服就宅家,怎么自在怎么来。

结论:今年国庆中秋长假的“反常”现象反映了消费者更加理性和务实的消费观念。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酒店、餐饮和白酒市场,也反映了社会整体消费趋势的变化。对于商家来说,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提供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姜谷粉丝 2025-10-01 08:24
三大反常现象是婚宴降温、高端白酒遇冷、民生价格稳定,反映消费从“撑面子”转向“重体验”与“高性价比”。

📌 背景
2025年国庆与中秋重合,形成8天“超级黄金周”,本应引爆消费热潮,但多个领域出现与往年截然不同的趋势。这些“反常”并非偶然,而是年轻一代消费观念、时间价值认知和市场供需结构变化的集中体现 。

🍽️ 婚宴市场:从“抢档期”到“主动避峰”
温州部分酒店国庆档期空置三成,新人改在9月底办婚礼,单场节省近10万元 。
“三无婚礼”(无车队、无接亲、无伴郎伴娘)流行,快餐店、旅行结婚成新选择 。
年轻人更看重“个人时间自由”和“亲友体验”,而非传统“黄道吉日”的仪式感 。
🥃 高端白酒:社交货币属性褪色
茅台散瓶批发价跌至1740元,五粮液跌破899元,货架积压严重 。
90后、00后偏好果酒、鸡尾酒等“微醺”饮品,拒绝高压酒桌文化 。
送礼场景减少 + 自饮需求不足 + 公务消费受限,三重压力导致市场萎缩 。

🛒 民生消费:价格稳如泰山,囤货习惯消失
猪肉、鸡蛋、牛奶等必需品价格平稳,政府储备投放+冷链发达抑制波动 。
蔬菜均价环比下跌2.4%,黄瓜、菠菜降幅最大 。
消费者“随吃随买”,不再提前囤货,社区团购与电商普及是关键支撑 。

现象类别    往年常态    2025年反常表现    核心驱动因素
婚礼消费    抢国庆档、大排场、高预算    避峰改期、简化流程、平价套餐    时间价值 > 仪式感
高端酒水    送礼硬通货、溢价抢购    价格跳水、库存积压、年轻人拒喝    社交文化变迁 + 代际更替
民生必需品    节前涨价、全民囤货    价格稳定、按需购买、无抢购潮    供应链优化 + 政策调控

这三大“反常”本质是消费理性化的胜利:年轻人用脚投票,拒绝为虚荣溢价买单;市场响应需求,平价高质成新主流;政府与供应链协同,保障基础民生稳定。未来消费趋势将更注重“悦己”“便捷”“性价比”,而非“排场”与“炫耀”。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旅游市场全景预测:出行趋势、消费升级与区域活力
一、出行规模与结构:超23亿人次流动,自驾与错峰成主流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形成8天长假,叠加拼假策略后,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23.6亿人次,日均约2.95亿人次,同比增长3.2%。其中,自驾出行占比近八成,预计达18.7亿人次,高速公路高峰时段日均车流量或突破7000万辆。小客车免收通行费政策(10月1日0时至8日24时)将进一步刺激自驾需求,普通公路以通过收费站时间为准,高速公路以驶离出口时间为准。

错峰出行成为新趋势,超三成用户选择三段式错峰:

假期前周末(9月27-28日):以长线游和出境游为主,提前规避人流高峰;
中秋节后(10月7-8日) 及 假期后首周末(10月11-12日):短途游和周边游需求集中释放。
二、目的地选择:传统热门与反向出行双轨并行
1. 国内热门城市与小城榜单
传统热门城市:北京、上海、成都、西安、杭州、重庆、广州、南京、青岛位列前十,依托成熟文旅资源持续吸引客流;
新兴热门小城:阿尔山(热度涨幅340%)、腾冲、敦煌、婺源、延吉等凭借秋色、非遗文化或独特景观成为“反向出行”首选,其中阿尔山因率先迎来秋色登顶热度榜。

2. 区域特色目的地崛�
青海成为黑马,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81%,西宁核心景区订单增长69%。青海湖骑行赏秋、茶卡盐湖星空露营等场景化体验产品推动高原旅游热度,黄南藏族自治州等区域酒店价格低于去年同期,凸显性价比优势。

三、消费升级:从“打卡”到“体验”,情绪价值成核心驱动力
1. 复合型产品受青睐
旅客需求从观光向**“场景+文化+体验”** 转型,特色产品搜索热度显著上升:

“躺在酒店看日照金山”“庭院温泉赏星空”等沉浸式住宿体验;
“森林别墅小熊猫陪玩”“长江三峡边民宿观巫山云雨”等互动项目。
2. 文旅体融合催生万亿市场
“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新潮流:

江苏依托苏超淘汰赛推出“赛事+旅游票根+优惠”模式,带动外地游客增长11.32%;
浙江诸暨结合浙BA篮球联赛举办共富市集,拉动餐饮、文创消费。文旅体融合形成“1+1+1>3”的乘数效应,重构消费场景。

3. 政策与消费券助力市场升温
文化和旅游部推出“游历山河”“中秋团圆”等主题活动,协调发放超3.3亿元文旅消费补贴;
中国银联等机构推出支付满减、入境消费便利措施,推动全域消费增长。

四、跨境游与出入境:免签与航班恢复引爆需求
受多国免签政策、国际航班恢复等利好影响,跨境游需求旺盛。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突破200万人次,高峰集中在10月1日和6日。中外游客双向流动活跃,出境游以东南亚、欧洲短线为主,入境游则聚焦历史文化名城和自然景区。

五、市场活力与未来展望
旅游分析师指出,2025年双节黄金周有望推动文旅消费市场再创新高。体验式消费、错峰拼假、文旅体融合及政策协同将共同激活市场潜力,尤其00后游客占比达62%,推动产品轻量化、个性化升级(如10人以内小团组)。从“为一场赛事赴一座城”到“跟着季节去追秋”,旅游正从单一出行行为向生活方式重构演进,万亿级新兴市场加速成型

国庆前全国及重点区域交通流量概况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前,全国及多地交通流量已呈现显著增长态势。预计国庆中秋假期全国高速小客车日均流量约5650万辆,占总流量比例近九成,自驾出行比例较高。

从重点区域来看,广东、浙江、河北、山东、北京、江苏等省(市)可能迎来超大流量,国家高速公路主要通道、城市周边及通往热门景区公路的局部路段流量激增,易发生拥堵缓行。以河北为例,预计全省路网日均流量较去年同期(358.8万辆)增长2.3%,较节前(211万辆)增长73.9%,在途流量每小时最大值同比去年同期(52.7万辆)增长6.3%。

国庆前交通流量异常的具体表现
流量提前攀升:9月30日作为节前最后一天,多地早高峰期间即出现较大通行压力。如南京绕城高速和机场宁宣高速早高峰通行压力增大,下午4时左右,宁洛高速二桥段、长深高速栖霞山长江大桥等路段因车流量大出现缓行,且出城大流量持续至10月1日凌晨。开阳高速也从9月30日开始迎来一波出行高峰。

部分路段流量同比大幅增长:9月27日(节前最后一个休息日),南京宁洛高速滁河特大桥往雍庄方向流量同比上升24%左右。
拥堵路段多点分布:全国范围内,公路出行拥堵缓行路段呈多点分布,如河北预判全省高速共有63处节点易产生缓行,包括30处易堵路段、6处易堵互通、12处易堵站口和5处易堵服务区,其中京港澳高速保定、高邑等段,京哈高速唐山、北戴河等段均在列。北碚区的云开路、天生路等重点路段,以及G212、G244等国省道在节前也易出现交通拥堵。

国庆前交通流量异常的原因分析
假期出行需求集中释放:国庆中秋假期长达8天,长距离出行、探亲及旅游需求旺盛,导致节前群众集中出行,自驾出行比例高,使得交通流量大幅增加。
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影响:受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影响,小型客车出行增多,白天时段以小型客车为主,与夜间错峰通行的货车形成车流昼夜叠加,加剧了路网承载压力。

重点区域及节点吸引力强:成都、重庆、武汉、北京、杭州等主要旅游目的地及热门景区消费活跃度持续高位,新疆、青海、甘肃等长线游热门省份的局部路段交通压力增大,吸引大量车流汇聚1。同时,城市商业中心如北碚吾悦广场、万达广场周边道路也因人流密集易出现短时拥堵

2024年国庆前股市波动的驱动因素分析
2024年国庆前夕,中国股市经历了显著的上涨行情,这一波动主要由多重政策利好、市场信心提振及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共同驱动。以下从政策支持、市场信心、资金流动及外部因素四个层面展开分析:

政策密集出台为市场注入强心剂
政策组合包强力托底:9月24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推出总量、地产和资本市场政策组合包,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降息、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1。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提出“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措施,形成政策合力。

国家意志推动市场转型:有观点认为,此次股市上涨是“国家下场直接参与股市”的结果,政策意图通过拉动股市促进楼市企稳、提升消费、增加经济活力,扭转此前市场长期受机构和游资主导的“收割散户”格局。央视新闻联播对A股大涨的报道也传递了国家对股市的重视,强化了市场对政策支持的预期。
市场信心修复与资金活跃度提升
成交额与北向资金双增长:10月1日A股成交额达2.6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开盘35分钟内成交额即突破1万亿元,显示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

同日北向资金成交额达3569.32亿元,外资流入为市场提供了增量资金支撑。
投资者参与门槛降低:多家券商在国庆假期期间推出7×24小时开户服务,吸引了更多新股民入场,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参与基础。
行业轮动与结构性机会凸显

科技与金融板块领涨:半导体、金融科技及证券板块成为市场反弹的重要引擎,其中券商股全线涨停,为A股历史首次。这些行业的表现得益于国家在科技和金融领域的投资及政策倾斜,同时美股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9月上涨30%,也增强了投资者对中国科技股的信心。
历史规律与短期情绪共振:尽管2015-2024年数据显示国庆前5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整体上涨概率不大,但2024年受政策刺激,市场打破了“节前调整”的惯例,呈现“政策市”下的特殊行情。

外部环境变化与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资本避险需求:美国降息、中东局势紧张(如伊朗参与对以色列战争)等因素促使国际资本加速流入中国市场,寻求避险和增值机会。
美股与港股联动效应:国庆假期期间港股恒生指数上涨9.3%,外围市场的积极表现为A股节后开盘提供了乐观预期,也提前反映了国际资金对中国资产的信心。

风险提示:政策市下的短期波动风险
尽管节前市场表现强劲,但需注意政策刺激带来的“脉冲式行情”可能伴随回调压力。监管部门对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的查处(多家银行因违规领到罚单)及银行发布的“提前收回违规贷款”公告,显示市场仍存在资金面的潜在约束1。此外,大机构和游资的做空操作可能导致节后市场出现波动。  

综上,2024年国庆前股市波动是政策强力驱动、市场信心修复、资金快速流入及外部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政策市”下市场逻辑的阶段性转变。投资者需在把握政策红利的同时,警惕短期波动风险,理性布局。


查看完整版本: [-- 距离国庆不到1天时间,却出现3大“反常”现象,你发现了没 [12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