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红楼梦》哪些文字证明林黛玉死于虎狼药? [8P]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红楼梦》哪些文字证明林黛玉死于虎狼药? [8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527801728 2025-09-02 12:39



林黛玉最终死于虎狼之药?其实贾菖、贾菱如果要害人,最有可能是她。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府当天,众人见其身体大有不胜之态,便知其有先天不足之症,在众人的关切下,黛玉坦言自幼便是如此,会吃饭就开始吃药,目前一直在服用“人参养荣丸”。贾母听后便称自己现在也在定期服药,日后叫人一起配就好了。此处有脂批:

为后菖菱伏脉!

菖、菱二人,乃贾家支系子孙,在贾府几次大事中,均可见到两人姓名,而且大多同时出现。



因为这句批语,许多人认为,贾菖和贾菱负责贾府药房管理,林黛玉后来去世,是因为两人在药中动了手脚,以至林黛玉丧命。而两人之所以陷害林黛玉,是因为受赵姨娘一党蛊惑,意在通过林黛玉打击贾宝玉……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曲折离奇的脑回路,但是,这样的狗血情节放在《红楼梦》,实在有点离谱。只说几点原因:

第一,故事开篇时,作者便通过“绛珠仙子”的故事明确告诉我们,林黛玉此生为宝玉而来,因泪尽而逝,她的前身是太虚幻境最受欢迎的仙子,下凡就为了还泪。

而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处这样的暗示,最明显的便是黛玉的诗号“潇湘妃子”,这是出自娥皇女英泪洒潇湘竹的典故,如探春所言,将来黛玉是要如娥皇女英一般“想林姐夫”时,哭到“那些竹子也变成斑竹的”。而竹子被泪水染到斑驳时,也是潇湘妃子香消玉殒之时。



所以,黛玉的死,一定是自己泪尽而亡,绝不是稀里糊涂死在别人的虎狼之药下,那实在不应该是一个仙子该有的死法。

第二,众所周知,赵姨娘和贾环在贾府一向不得人心,他们母子俩确实有害宝玉之心,而从林黛玉下手也确实能给贾宝玉最大的打击。

可是呀,一直以来,赵姨娘母子都没能接触到贾菖、贾菱二人,怎么这两人后来会被他们所驱使呢?再者,在贾宝玉和贾环之间,贾菖二人只会选择跟贾宝玉谄媚,而不是绕远路通过贾环得到好处。

哪位要说了,既然林黛玉的死与病症无关,为何书中多次提及她的病情?

确实,关于林黛玉的病情,书中有多处提及。而且自黛玉进府后,似乎她的病情越来越重。可是呢,自始至终,书中也没有直接点到林黛玉的病是什么病。而通过一些细节,我们可以知道,这不过是心病。



譬如在第三十二回,贾宝玉诉肺腑一节,明确说过林黛玉的病:

“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到了第四十九回,黛玉更是直言:

“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象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

心病导致眼泪越流越少,泪尽之日就是林黛玉魂归太虚之日。而一个终日怀有心事、流着眼泪的人,必然吃不好睡不好,身体又岂有不虚弱的道理?事实上从黛玉服用的人参养荣丸来看,这是一种补气养血的养生丸,并非是专治某种疾病的药物,所以黛玉不过是如许多女性一般气血两虚而已。

书中常常提到黛玉病态,也不过是为了渲染一个多病多愁、孤苦无助的少女形象罢了。



还有一些朋友的眼睛很尖。他们认为,晴雯是黛玉的影子,她的命运轨迹一定程度影射林黛玉的命运。而晴雯是遭受过胡庸医的虎狼药的,这是否意味着林黛玉后来也会遭到虎狼之药呢?

然而,我们都知道,晴雯虽然遭遇了庸医的虎狼之药,但是被贾宝玉阻止了。而且晴雯也并非死于这一次风寒。

值得一提的是,薛宝钗曾给林黛玉送了药品,也被贾宝玉阻止不用,这是意味着什么呢?不好乱猜,权且一说吧。



既然“菖菱”与林黛玉无关,那么究竟是伏的什么脉?

其实,这句脂批的出现,有三种可能:

其一,这句脂批根本就是空穴来风

虽然在红学研究中,脂批成为了 探佚最重要的依据,但无论脂砚斋其人与作者什么关系,他们毕竟是两个人,也注定了他们的思想肯定会有出入。事实上脂砚斋并非真的完全意会作者本意,甚至为了吹捧自己喜欢的花袭人,无视作者的意思。譬如在第十九回,在花袭人说到被赎回家一事,脂批:

补出袭人幼时艰辛苦状,与前文之香菱、后文之晴雯大同小异,自是又副十二钗中之冠,故不得不补传之。

在脂批中,将袭人称为又副十二钗之冠,然而但凡读过原著的朋友,都知道当初贾宝玉翻开又副册,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晴雯的判词。所以脂批并非研读《红楼梦》的金科玉律,许多时候,批书人自己也会出现错误。



而在前八十回中,贾菖、贾菱仅出现了几次,但除了第三回的脂批,没有一处正文提及两人与配药有关,反而在第二十三回,两人被指派的是大观园监工的活儿。这与配药的工作相去甚远。

其二,该批语与贾母有关

这一句批语,是在贾母话音刚落之处。所以也有可能预示将来贾母的配药过程出现了意外,而贾菖、贾菱则参与其中。

但是呢,贾母作为贾府的金字塔顶端人物,更已行将就木,她与这两个草字辈重孙根本不存在利益关系,贾菖、贾菱没必要冒险陷害她。

最后一个可能,就是与巧姐有关

如果我们留心,会发现贾母说完配药之事后,王熙凤的声音便出现了。巧的是,这么多人里,也仅有王熙凤与贾菖、贾菱打交道,而且还很熟。在第五十三回,荣府元宵夜,文中写道:

因此族众虽多,女客来者只不过贾菌之母娄氏带了贾蓝来了,男子只有贾芹、贾芸、贾菖、贾菱四个现是在凤姐麾下办事的来了。

贾芹是负责管理小道士小尼姑的,贾芸负责大观园花草栽植的,贾菖、贾菱做的什么,未曾交代,但肯定也是如贾芸一般得凤姐倚重。



这两人,从辈分来看刚好是巧姐的兄长。

在巧姐的《红楼梦曲》中,提及在贾府败落后,巧姐被忘恩负义的“狠舅奸兄”算计。从其他细节可知巧姐因此流落了烟花巷(譬如《好了歌》,第六回刘姥姥“忍耻招大姐”等等)。

“狠舅”,不必多猜,自然是王熙凤胞弟王仁“忘仁”,那么“奸兄”呢?他们一定得过王熙凤的恩惠,不然谈不上“忘恩负义”。

这么一筛下来,最符合条件的就是贾芹、贾芸、贾菖和贾菱了。

而贾芸为人我们已经看到,他仗义、孝顺、聪明,脂批中对其多是溢美之词。贾芹性奸滑贪婪,但属宁府支系,届时他不大可能来荣府害人,而且和王仁和谐一层关系。



那么最有可能就是贾菖和贾菱了,如果这两人一直负责的是配药的工作,他们就可以联合王仁在药中动手脚,将巧姐迷晕后卖到了外面。

所以,如果贾菖和贾菱真的要用药害人,结合书中情节,最有可能受害的是巧姐。绝对不会是林黛玉。

没脸见人 2025-09-02 14:26
被用药害死的说法可能性不大

姜谷粉丝 2025-09-27 16:43
《红楼梦》中林黛玉“虎狼药致死说”的文本依据与争议
关于林黛玉的死因,“虎狼药致死”是红学研究中颇具争议的观点之一。综合现有文本及研究来看,原著中并无直接文字明确证明林黛玉死于虎狼药,相关推测多源于间接线索与读者解读,且存在显著矛盾。

一、支持“虎狼药致死说”的文本线索与争议
部分观点认为《红楼梦》中存在暗示林黛玉死于虎狼药的文字,但这些线索的可靠性存在争议:

第38章的模糊指向:有观点提及“第38章可以证明林黛玉死于虎狼药”,但现存《红楼梦》通行版本中,第38章主要描写螃蟹宴与黛玉、湘云的诗社活动(如“林潇湘魁夺菊花诗”),并未出现与“虎狼药”相关的情节,此说法可能存在章节混淆或误读13。
“虎狼药”的间接关联:原著中“虎狼药”明确出现于第51回(宝玉请胡君荣为晴雯诊病,误用猛药),而林黛玉的医疗场景中,曾提及鲍太医所开药物被认为“性猛”。有推测认为王夫人通过鲍太医对黛玉使用虎狼药,导致其病情加重2。但这一情节仅为部分读者基于晴雯案的延伸推测,原著未直接描写。
二、否定“虎狼药致死说”的核心依据
从文本内证与作者设定来看,“虎狼药致死说”存在明显矛盾:

原著无直接记载:多个可靠分析指出,《红楼梦》中没有任何文字直接证明林黛玉死于虎狼药。林黛玉的死亡被明确关联于“泪尽而亡”的神话设定(绛珠仙子还泪宿愿),其判词“玉带林中挂”、诗谶“冷月葬花魂”等均指向悲剧命运,而非药物谋杀124。
情节逻辑冲突:若林黛玉死于虎狼药,将与“还泪神话”的核心设定相悖。根据脂砚斋批语及前80回伏笔,黛玉的结局应为“泪尽而逝”,即情感绝望与身体衰败的自然结果,而非外力加害24。
药物作用的限定:有观点认为虎狼药可能“拖垮身体”,但未导致直接死亡。例如,鲍太医的药方被黛玉认为“不见效”,后改用王太医温和药物,可见其病情恶化更多源于体质与心境,而非单一药物2。
三、林黛玉死因的主流解读与文本支持
综合原著文本与红学研究,林黛玉的死因可归纳为以下核心因素:

体弱多病与长期耗损:黛玉自幼“先天不足”,患有“嗽疾”,长期依赖人参养荣丸等药物调理,身体基础极差25。
情感打击与精神崩溃:宝玉与宝钗的婚事(“金玉良缘”)成为致命诱因,直接导致其“心灰意冷”,最终“气竭身亡”14。
神话宿命的必然:作为绛珠仙子转世,黛玉下凡目的为“偿还甘露之惠”,泪尽则意味着尘缘已了,必须回归太虚幻境,此为作者预设的悲剧结局24。
四、争议背后的文学隐喻与读者想象
“虎狼药”争议本质反映了《红楼梦》的多义性解读空间:

“虎狼药”的象征意义:即使不直接致死,“虎狼药”仍可视为封建礼教压迫的隐喻——王夫人等代表的礼教势力对黛玉的精神摧残,与“猛药”对身体的伤害形成互文2。
续书与原著的混淆:高鹗续书中黛玉“焚稿断痴情”后病逝的情节,强化了“病亡”印象,而部分读者将续书细节与前80回伏笔混淆,催生了“药物谋杀”等推测4。
结论:文本依据的缺失与悲剧本质的回归
综上,《红楼梦》原著中没有文字能证明林黛玉死于虎狼药。这一说法更多是读者基于个别情节的推测,而非作者本意。林黛玉的悲剧核心在于封建礼教压迫下的情感毁灭与生命凋零,其“泪尽而亡”的结局既符合神话设定,也凸显了《红楼梦》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批判。任何脱离文本的过度解读,都可能削弱这一悲剧的美学与思想价值。


查看完整版本: [-- 《红楼梦》哪些文字证明林黛玉死于虎狼药? [8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