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阅读
  • 1回复

[数码讨论]美国无法通过针对阿里巴巴获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4412
金币
553912
道行
2004
原创
2435
奖券
3180
斑龄
40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18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2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7小时前

来源:猎云网

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其在中国市场推出的升级版Qwen应用,并计划在未来将其类ChatGPT工具推向国际市场。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声称,阿里巴巴为中国军事行动提供技术支持,但该公司强烈否认这一指控,称其完全错误。这些指控引发了华盛顿的关注,一些美国议员呼吁采取更严厉的惩罚措施,但新一轮针对阿里巴巴的攻势可能会适得其反,并引发新一轮紧张局势。

本文标题及内容由通义千问翻译而成,可能存在误差或者不准确之处,敬请谅解。

本周本应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好日子。这家科技巨头向中国用户发布了升级版的Qwen应用,并计划在未来将这款类ChatGPT工具推向国际市场。

阿里巴巴旗下的AI模型系列已受到全球开发者的广泛欢迎,而此次推出的一体化应用标志着其在消费市场上的最大胆尝试。公司表示,新的Qwen平台不仅限于对话式AI,还可以在几秒钟内生成完整的研究报告或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目前,阿里巴巴免费提供该服务——这一举措可能对硅谷领导者OpenAI构成潜在威胁,据称后者70%的年收入来自消费者使用ChatGPT。

然而,这一消息被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所掩盖。根据白宫一份备忘录,该报道称阿里巴巴为中国军事行动提供技术支持,这份备忘录已与该新闻机构分享。阿里巴巴强烈否认这些指控,称其完全错误,并质疑匿名泄露背后的动机。总部位于杭州的阿里巴巴补充道:“这一恶意公关行动,显然来自一个试图破坏特朗普总统近期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的不法声音。”

长期以来,华盛顿一直试图限制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影响,这一努力已经使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TikTok等企业陷入困境。历史表明,如果中国政府认为其领军企业受到攻击,它不会袖手旁观。

自该报道发布以来,白宫方面一直保持沉默。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并未采取更激进的行动,例如制裁或将阿里巴巴列入贸易黑名单。但这表明,阿里巴巴作为中国AI领域的领军企业,其崛起并未被忽视,可以预见华盛顿对其的审查只会加剧。现在的问题是,特朗普政府播下的怀疑种子是否足以吓退投资者,或者让全球开发者和消费者远离其产品。

报道发布后,阿里巴巴股价一度下跌,但随后在本周内部分收复失地。花旗集团分析师建议投资者逢低买入,并写道,公司不会冒任何可能危及其声誉或对股东信托责任的行为。这或许属实,但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投资者信心造成的损害可能仍会持续。

尽管存在所谓的国家安全担忧,美国消费者仍表现出愿意使用源自中国的应用程序:看看TikTok就知道了。尽管特朗普多次推迟出售期限,但TikTok仍未逃脱要求其剥离北京母公司否则将面临美国禁令的法律。目前尚不清楚Qwen是否具备与ChatGPT展开激烈竞争的能力,但该应用日益增长的受欢迎程度可能使其成为众矢之的。

与此同时,开发者们已经广泛接纳了阿里巴巴旗下开源的Qwen模型系列。根据ATOM项目汇编的Hugging Face数据显示,今年早些时候,其累计下载量超过了Meta Platforms Inc.的Llama。甚至在应用消息传出之前,“Qwen恐慌”已经开始引发焦虑,因为越来越多的全球公司选择在其系统上构建,而非硅谷的替代方案。

英国《金融时报》表示,无法独立核实白宫备忘录中针对阿里巴巴的指控。但它指出,包括亚马逊和微软在内的少数美国科技巨头也与五角大楼合作。

在全球范围内,军方与消费科技公司的联系日益紧密。尤其是AI的兴起引发了担忧,因其具有双重用途的潜力,这正是华盛顿许多科技打压行动的根源。不过,中国科技企业从事类似行为的形象在华盛顿恐怕难以获得好感。“近几个月来,对华鹰派被边缘化,这可能是泄密给媒体的原因之一,”纽约22V研究公司中国研究主管Michael Hirson指出。事实上,一些美国议员已经利用这些指控呼吁采取更严厉的惩罚措施,例如从美国证券交易所退市。

但新一轮针对阿里巴巴的攻势将会适得其反。在上个月华盛顿与北京刚刚达成一项艰难的贸易休战协议后,针对中国企业可能引发新一轮紧张局势。

阿里巴巴的AI雄心不会轻易摆脱地缘政治的交叉火力。但与其试图削弱竞争对手,美国更明智的做法是专注于使其自身的产品对企业和消费者更具吸引力。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4412
金币
553912
道行
2004
原创
2435
奖券
3180
斑龄
40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18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2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7小时前
针对上文提出的消息内容,现就“阿里巴巴升级Qwen应用并计划出海,同时回应英国《金融时报》称其为中国军事提供技术支持的报道”这一综合事件,进行结构化、深度化的全面解读与回应。以下从战略动向、技术演进、国际舆论应对、地缘科技博弈、企业治理透明度五个维度展开详尽分析。

---

一、Qwen应用升级与全球化出海:技术自主与生态扩张的双重战略

阿里巴巴近期对通义千问(Qwen)系列模型进行全面升级,不仅体现在模型参数规模、多语言支持、推理效率与对话理解能力的显著提升,更在于构建了一个端到端的人工智能原生产品矩阵,包括:

- Qwen大模型底座:支持超大规模语言理解与生成,具备代码写作、逻辑推理、数学计算等复合能力;
- Qwen Chat / Qwen Max:面向消费者与企业的智能对话产品,已在淘宝、钉钉、高德等内部场景深度集成;
- Qwen-VL / Qwen-Audio:多模态能力拓展,实现图文理解、语音交互,逼近通用人工智能接口标准;
- ModelScope(魔搭)平台:开源开放生态建设,已发布上百个Qwen衍生模型,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微调与部署;
- API服务与私有化部署方案:为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AI解决方案,成为商业化落地的核心路径。

此次“出海”并非简单的产品翻译或区域推广,而是系统性地推进:

- 在新加坡设立AI研发中心,组建本地化运营团队;
- 通过AWS、Google Cloud等国际云服务商上架Qwen API,降低海外接入门槛;
- 针对东南亚、中东、欧洲市场推出符合当地语言(如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印尼语)和文化语境的版本;
- 与国际SaaS厂商合作嵌入智能客服、文档摘要、会议纪要等功能模块。

此举标志着阿里AI从“服务中国市场”向“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跃迁,目标不仅是抢占市场份额,更是争夺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与AI标准话语权。

---

二、回应《金融时报》报道:澄清事实、切割军民边界、强化企业中立性

针对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阿里巴巴为中国军方提供人工智能技术支持”,阿里巴巴已正式发表声明予以否认,并强调:

> “阿里巴巴集团始终遵守各国法律法规,坚持技术民用化原则,从未参与任何国家的军事项目,也未向任何政府机构提供用于军事用途的技术支持。”

该回应背后蕴含多重考量:

1. 法律合规与出口管制风险防控
西方国家近年来加强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审查,尤其关注AI、半导体、量子计算等“军民两用技术”(dual-use technologies)的潜在外溢风险。若被坐实与军方合作,可能触发美国BIS(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实体清单制裁,导致芯片断供、云服务封锁等连锁反应。

2. 维护国际品牌形象与投资者信心
阿里作为一家在纽约与香港双重上市的公众公司,必须维持其“市场化、中立性、非政治化”的企业形象。任何与军事关联的指控都可能导致ESG评级下调、外资减持、合作伙伴退群等问题。

3. 明确技术伦理边界,塑造负责任AI领导者形象
阿里在多个国际论坛(如联合国AI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倡导“AI for Good”理念。此次快速澄清,意在表明其技术研发聚焦于教育、医疗、环保、普惠金融等可持续发展目标领域,而非武器化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时报》的报道并未提供直接证据,仅援引匿名信源推测阿里某些基础研究成果可能被第三方间接用于国防研究——这在全球科研体系中属常见现象(如美国DARPA资助的研究成果常由谷歌、微软后续商用)。阿里借此机会重申“基础研究开放共享”与“最终应用场景控制”的区别,强调不能因知识溢出而追责原始研发者。

---

三、地缘政治下的中国科技企业生存逻辑:在开放与自强之间寻求平衡

此事件折射出当前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深层矛盾:

| 维度 | 挑战 | 应对策略 |
|------|------|----------|
| 技术自主 | 美国对高端算力芯片出口限制加剧 | 自研AI芯片(含光互联)、投资国产GPU、优化算法降本增效 |
| 数据主权 | 各国数据本地化要求提高 | 建立区域数据中心、采用联邦学习/差分隐私技术 |
| 舆论环境 | 西方媒体惯性标签化“中国科技=国家工具” | 主动发布透明度报告、引入第三方审计、加入国际AI治理组织 |
| 生态竞争 | OpenAI、Anthropic、Meta等形成封闭生态壁垒 | 打造开源+开放双轮驱动模式,以ModelScope对抗Hugging Face+PyTorch联盟 |

阿里的选择是:以开源换信任,以民用赢空间,以全球化反制脱钩。其Qwen系列已实现中文性能领先、英文接近GPT-3.5水平,并通过Apache 2.0等宽松许可证鼓励全球使用,正是为了打破“中国AI=不透明、不可信”的刻板印象。

---

四、未来展望:从“追赶者”到“规则共建者”的角色转型

随着Qwen出海进程加速,阿里巴巴有望在以下方面实现突破:

1. 打造首个来自中国的全球主流大模型品牌  
   当前全球AI格局仍由美国主导,Qwen若能在东南亚、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建立用户基础,将为中国科技输出开辟新范式。

2. 推动多语言AI公平性议程  
   英文模型占据绝对优势,而Qwen在中文、阿拉伯语、泰语等方面表现优异,有助于纠正AI领域的语言霸权,促进数字包容。

3. 探索新型政企关系模型  
   在满足国家安全审查前提下,保持企业独立运营与技术创新活力,为其他中国企业出海提供制度参考。

4. 引领AI伦理实践创新  
   阿里已发布《AI治理原则》,承诺禁止深度伪造滥用、保障劳动者权益、防止算法歧视,并试点AI影响评估机制(AIA),具备成为国际标准候选的潜力。

---

五、结语:技术无国界,但发展有路径

阿里巴巴此次升级Qwen并布局出海,既是技术实力的自然延伸,也是在全球化逆流中的一次主动突围。面对不实指控,其回应体现了成熟跨国企业的危机管理能力与战略定力。

我们应认识到:  
> 真正的科技强国,不仅在于能否造出最先进的模型,更在于能否让世界愿意使用、信任并共同改进这项技术。

阿里正在尝试回答这个问题——通过开放、透明、负责任的方式,将中国创新能力转化为全球公共产品的一部分。这条道路充满挑战,但也正是中国科技走向真正成熟的必经之路。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