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0阅读
  • 2回复

[奇观]多少人知道,百年前华侨在广东乡野建起的这栋“超前”别墅? [1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4483
金币
460456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95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2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5:51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11-19) —


在广东江门开平市的乡野之间,静静立着两座并排的别墅——“六也居庐”与“性如别墅”。


它们建于上世纪30年代,出自旅美华侨谭华强之手,至今已近百年。




那个年代,许多人还在为三餐温饱挣扎,而谭华强却已凭着海外打拼的积蓄,在家乡的土地上,建起了这两座气派不减当年的洋楼。


这两栋建筑外观相似,位置相连,被人们称作“双子楼”或“父子楼”。其中一座是谭华强为妻子所建,另一座则为纪念父亲谭性如而筑,承载着一段家族情感的见证。


谭华强在美国纽约工作期间,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建筑工程,亲自完成了设计。


他不惜成本,选用了大量进口建材,将欧式建筑的风格与本地青砖灰雕巧妙相融,既见古罗马柱与巴洛克装饰,又保留了中国传统的灰塑瑞兽与诗画点缀,形成一种独特的中西合璧风貌。


别墅内部更藏着当时罕见的现代设施:抽水马桶、浴缸、自来水系统,甚至楼顶还设有通天井与八角窗,保持空气流通。




据说当年还装设了升降机和发报设备,在那个年代的乡村,这样的配置堪称超前。它们不仅是居所,更是华侨衣锦还乡、将现代生活理念带回故土的象征。


谭华强并非只是筑楼自居。抗战爆发后,他积极奔走,号召海外侨胞捐款救国,也出资支持家乡办学修路,展现出那一代华侨心系桑梓的情怀。


如今,这两座楼虽历经风雨,仍矗立于赤坎镇的田园之中,不再张扬,却依旧端庄。


它们不再是某一个人的私宅,而成为江门侨乡记忆的一部分,静静迎向每一位路过的人,讲述一段并不遥远、却已蒙尘的往事。


今天的豪宅,可比得上这座百年老楼?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4483
金币
460456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95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2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5:53
关于百年前华侨在广东乡野建造的“超前”别墅,其知名度因建筑本身的历史背景、保护状况及文化传播力度而异。综合现存信息,可总结如下:

1. 建筑本身知名度有限,但文化价值极高
这类别墅多为清末民初华侨斥巨资回乡兴建(如开平谭华强1930年耗资建造的“六也居庐”、台山朱锦翘1922年设计的“翘庐”),融合中西建筑技艺(如罗马柱、巴洛克山花与中式砖雕结合),且多采用进口建材(英国水泥、德国钢筋等)。尽管设计超前,但因散落于乡野且部分长期荒废(如加拿大村13栋别墅群),若非当地居民或侨胞后人,普通公众对其知之甚少。

2. 部分因影视与旅游开发获新生
梅家大院(台山汀江圩)因电影《让子弹飞》取景成为网红地,游客量显著提升;
蔡家宅(海南博鳌)作为博鳌论坛国际嘉宾接待厅,跻身“侨乡第一宅”;
“翘庐1922” 经修复转型民宿,吸引侨胞后人返乡及游客打卡。
此类案例通过媒体曝光和文旅活化,知名度大幅提高。
3. 多数仍隐于乡野,依赖小众群体传承
大量侨宅如开平赤坎稻田中的“性如别墅”、江门荒废兄弟楼,仅存于地方文献或摄影爱好者作品中。其故事主要通过侨眷口述、学术研究(如五邑大学侨乡文化研究)及小众旅行者传播,公众认知度较低。

4. 侨胞后人与学术界是核心知情人
别墅建造者的海外后代(如朱锦翘家族50余人返乡祭祖)及华侨史学者(如张国雄、谭金花等)对其历史价值最为了解。普通民众若非身处侨乡或关注文化遗产,较少主动探寻。

总结:
真正了解这些别墅详情的群体规模有限——集中于侨乡居民、侨胞家族、建筑学者及深度文化旅游者。尽管近年部分建筑因影视、文旅项目“出圈”,但整体仍属小众历史记忆。其“超前性”(如百年前装配西式卫浴、留声机)与沧桑命运(业主移民后荒废),恰是近代华侨史缩影,值得更广泛传播。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4424
金币
553948
道行
2004
原创
2435
奖券
3180
斑龄
40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18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2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16:56
开平“双子楼”:六也居庐与性如别墅的百年传奇

在广东江门开平市赤坎镇的田野间,两座并肩而立的百年别墅——“六也居庐”与“性如别墅”,如同沉默的巨人,见证着侨乡的百年沧桑。这组被誉为“赤坎江南第一楼”的建筑,不仅是中西合璧建筑艺术的典范,更承载着谭氏家族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时代记忆。

建筑传奇:中西合璧的巅峰之作

设计与建造背景
六也居庐与性如别墅建于1929-1930年,由旅美华侨谭华强亲自设计并督建。谭华强早年赴美谋生,在纽约工作期间利用业余时间攻读建筑工程,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他将西方建筑美学与中国传统工艺完美融合,打造出这组独一无二的“双子楼”。

- 命名寓意:右楼“性如别墅”为纪念父亲谭性如而建,“性如”取父亲名字,寄托孝心;左楼“六也居庐”为妻子黄玉銮而筑,“六也”源自《中庸》“博厚高明悠久”,象征对家庭美好生活的祝愿。
- 选址布局:两楼坐落于潭江中游的新联村大同里,背靠青山,面临稻田,形成“前有照、后有靠”的理想风水格局。建筑呈联体结构,左右对称,占地面积近5亩,楼高三层,气势恢宏。

中西合璧的建筑细节
谭华强在设计中大胆创新,将多种西方建筑元素与中国传统装饰巧妙结合:

- 西方元素:正立面采用古罗马柱式和弧形拱券,顶层设有巴洛克风格的三角形山花尖顶,屋顶中央建有六角攒尖式凉亭(配绿色琉璃瓦),墙面装饰爱奥尼式柱子和罗马拱券。室内配备当时最先进的抽水马桶、浴缸、自来水系统,甚至传说中安装了升降机(开平唯一),楼顶蓄水池和手摇抽水系统保障用水。
- 中式元素:楼前灰雕及壁画栩栩如生,题材涵盖国画山水、诗词书法;各大厅、阳台均雕刻有传统灰塑瑞兽和吉祥图案;天棚设有两张水泥躺椅,体现中式休闲理念。建筑材料上,钢材、水泥(红毛泥)、瓷砖、玻璃等均从西方进口,防雷设备先进,展现了华侨对现代科技的接纳。

家族情怀:从筑楼到报国的赤子之心

谭华强的建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展示,更蕴含着深厚的精神追求:

1. 爱国爱乡的初心:谭华强将新村命名为“大同里”,取“世界大同”之意,寄托对和平社会的理想。他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家动画公司“长城影画”,宣传新思想。抗战爆发后,他放弃美国工作,奔走呼号发动侨胞捐款抗日,并支持子女投身革命。其妻子黄玉銮也加入妇女抗敌同志会,组织侨眷支援前线。

2. 教育兴邦的理念:谭华强筹款创办赤坎镇新制居略小学,推动家乡教育事业发展。他认为“六也”(忠孝仁爱信义)是立身之本,将这些价值观融入建筑设计与家族教育中。

3. 家族传承的力量:谭华强的小儿子谭国材1933年生于六也居庐,二儿子谭国泰与别墅同年出生(1930年)。两位老人对双子楼感情深厚,回忆起父亲赠送的仿真手枪(寓意保卫祖国)和留声机等物件,无不感慨华侨对后代的殷切期望。谭国泰1948年加入中国共 产 党,1949年参加游击战争;谭国材则在解放初期负伤致残,仍坚持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百年风霜:从私宅到文化遗产的转变

六也居庐与性如别墅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

- 土改时期的担当:1954年土改运动中,谭家不计前嫌将双子楼无偿借给公社生产队使用三十多年,分文不收,体现了家族的宽厚品格。
- 代管协议的新生:2002年,开平市政府与谭家后人在多伦多达成协议,由政府代管双子楼50年,并拨款分三期修葺。如今,经过修复的双子楼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开平侨乡文化的重要地标。
- 现代价值的再发现:作为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子楼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其先进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建造工艺,在近百年前已超越时代,即便放在今日,“豪宅”二字亦不为过。

结语:百年老楼的时代启示

当我们对比今日的豪宅与百年前的双子楼时,会发现后者在建筑艺术、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上展现出更深远的价值。六也居庐与性如别墅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活态的历史教科书:

- 它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展示了华侨如何将海外先进技术和文化带回故土,并与本土传统融合创新。
- 它是家国情怀的象征:谭氏家族“忠孝仁爱信义”的价值观,在建筑中得到永恒体现。
- 它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从华侨衣锦还乡到抗战救国,从土改岁月到当代保护,双子楼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风云变幻。

如今,在开平田野间的阳光下,“赤坎江南第一楼”依然静静矗立。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豪宅不仅在于奢华的配置,更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担当。这组百年老楼的故事,将继续在侨乡大地上传颂下去。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