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4阅读
  • 2回复

[奇观]大同古城东南邑丝路塔 / 象界设计机构[2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0391
金币
447923
道行
2004
原创
2430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250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02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26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10-01) —

北魏平城,丝路东端的历史坐标,驼铃悠扬的起点。在此,我们矗立起一座名为“丝路塔”的现代文化地标——它不止于凝固的纪念,更是一场文化基因在科技激流中的生动生长与不息迭代。

古城建筑与城墙间的丝路塔↑


古城中的现代生活↑
01.
理念之核:生长的起点,迭代的轨迹
丝路塔的设计灵魂,深植于“生长”与“迭代”的双重理念。它既是北魏平城作为丝路0公里起点的历史锚点,更象征了丝路精神在时间长河中的蓬勃生命力。通过融入现代前沿科技,我们尝试为古老的文化符号赋予新的表达形式。

街区中以丝路塔为核心构建的景观节点↑

丝路0公里起点细部↑

在传统街区中融入现代前沿科技↑
02.
形态之语:凝固的起点,开放的征程
塔体以庄重洗练的几何形态向上生长,14米的高度既融入城市尺度,亦不失纪念性崇高感。稳固的塔基承载着历史沉淀感,醒目的“0公里起点”标识,将地理坐标升华为永恒的精神原点。其上的穹顶结构,向六个方位敞开恢弘的穹门,不仅是建筑语汇,更是丝路精神的具象--从平城出发,向中亚、西亚、南亚乃至更遥远的世界展开怀抱,象征着开放包容、互联互通的永恒主题。


丝路塔全貌与塔基↑
03.
科技之脉:动态的叙事,未来的界面
丝路塔的九层主体,是文化与科技交融的先锋画布:
*动态表皮:九层塔身由钢结构搭建,并由先进的LED屏幕覆盖,形成巨大的连续展示面。这并非静止的幕墙,而是由精密电脑系统驱动的“智慧画布”。每一层皆内嵌独立的液压驱动系统。

塔身夜景↑




钢结构与led屏细部↑
*生命律动:每分钟,液压系统赋予塔身一次“呼吸”——LED屏幕单元随精密指令优雅地展开、重组,打破建筑的静态轮廓。这种规律性的动态演绎,既是物理形态的奇妙变幻,更是数字内容的流动剧场。屏幕画面随之联动,或呈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丝路史诗,或展示当代“数字丝路”的璀璨图景,或演绎抽象的文化符号生长裂变。


可展开的LED屏幕单元↑

展开的LED屏幕单元打破建筑的静态轮廓,形成了“塔”的完全态↑


液压系统细部↑
*时空对话:这种持续的“生长-展开-演绎”过程,正是丝路文化“迭代”理念的直观隐喻。LED内容与机械运动的精密协同,构建了一个跨越古今、对话未来的沉浸式叙事场域。



传统与现代相融的历史街区↑
04.
意蕴之归:平城新声,丝路永续
丝路塔,立于北魏故地,根植历史深处,却以最前沿的姿态拥抱未来。它通过现代建筑语言和科技手段,传达一个理念:丝绸之路所代表的开放、交流与合作精神,在当代依然具有活力,并能够借助新的技术形式持续发展和焕发新生,丝路精神将在新的纪元里,继续照亮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壮阔征途。

举办大型展演活动,演绎着永恒的丝路精神↑
丝路塔不仅铭记着平城作为丝路起点的辉煌过往,更以其不断“生长”的形态与“迭代”的内核,成为一条指向无限可能的未来之路——一条从北魏平城出发,向星辰大海无限延伸的数字丝路。


草图↑




技术图纸↑
项目地址:山西大同
业主名称:华夏江鸿(大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象界设计机构
结构设计:重庆联创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动态屏幕深化施工:重庆艺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泸州洪茂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摄影:Daily建筑摄影|刘国威
设计时间:2024年9月
建成时间:2025年6月
1条评分金币+18
huozm32831 金币 +18 - 昨天 20:5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7464
金币
393038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72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79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0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1:58
象界设计机构未直接参与丝路塔设计,但其主导了东南邑大庙角历史街区的景观修复;丝路塔是2025年街区新增的沉浸式文旅设施。

📌 项目背景与分工
大同古城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分多阶段推进,象界设计机构聚焦早期景观修复,丝路塔则是后期文旅升级的产物:

象界设计机构:2021年起参与东南邑大庙角历史街区改造,将废弃场地转化为“消失的花园”公共空间,通过老物件与新材料结合呈现历史记忆。
丝路塔:2025年6月完成改造,定位为多媒体艺术装置,是《行见丝路》沉浸式戏剧的核心场景,通过光影秀演绎丝绸之路历史。
🧩 核心信息对比表
维度    象界设计机构项目    丝路塔项目
时间    2021年动工,2023年完成    2025年6月改造完成
位置    东南邑大庙角入口区域    东南邑丝路广场
设计重点    历史物件保留、公共空间艺术化    多媒体光影技术、沉浸式体验
功能    文化空间展览、市民互动    文旅演出载体、游客打卡地标
(补充说明)两者虽无直接设计关联,但共同服务于东南邑“历史+艺术+文旅”的整体定位。

✅ 项目成果与影响
象界设计:通过“消失的花园”项目实现历史与当代艺术的融合,为街区奠定文化基调。
丝路塔:推动街区文旅升级,2025年上半年东南邑接待游客近150万人次,成为大同“城市文化会客厅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昨天 20:5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0391
金币
447923
道行
2004
原创
2430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250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0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1:26
丝路塔:北魏平城的文化复兴与科技融合

你提到的“丝路塔”项目,是一个极具创新性和象征意义的现代文化地标。它不仅纪念了北魏平城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地位,还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赋予了古老文化新的生命力。以下是对“丝路塔”项目的详细解读:

1. 理念之核:生长的起点,迭代的轨迹

历史与未来的交汇:丝路塔的设计理念深植于“生长”与“迭代”的双重概念。它不仅是北魏平城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锚点,更象征了丝路精神在时间长河中的蓬勃生命力。通过融入现代前沿科技,为古老的文化符号赋予新的表达形式。

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创新:这座塔不仅是对过去的纪念,更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它展示了文化基因如何在科技的推动下不断生长和迭代,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2. 形态之语:凝固的起点,开放的征程

庄重洗练的几何形态:塔体以庄重洗练的几何形态向上生长,14米的高度既融入城市尺度,又不失纪念性的崇高感。稳固的塔基承载着历史沉淀感,醒目的“0公里起点”标识,将地理坐标升华为永恒的精神原点。

开放包容的象征:其上的穹顶结构向六个方位敞开恢弘的穹门,不仅是建筑语汇,更是丝路精神的具象——从平城出发,向中亚、西亚、南亚乃至更遥远的世界展开怀抱,象征着开放包容、互联互通的永恒主题。

3. 科技之脉:动态的叙事,未来的界面

动态表皮与智慧画布:九层塔身由钢结构搭建,并由先进的LED屏幕覆盖,形成巨大的连续展示面。这并非静止的幕墙,而是由精密电脑系统驱动的“智慧画布”。每一层皆内嵌独立的液压驱动系统。

生命律动与数字内容:每分钟,液压系统赋予塔身一次“呼吸”——LED屏幕单元随精密指令优雅地展开、重组,打破建筑的静态轮廓。这种规律性的动态演绎,既是物理形态的奇妙变幻,更是数字内容的流动剧场。屏幕画面随之联动,或呈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丝路史诗,或展示当代“数字丝路”的璀璨图景,或演绎抽象的文化符号生长裂变。

时空对话与沉浸式叙事:这种持续的“生长-展开-演绎”过程,正是丝路文化“迭代”理念的直观隐喻。LED内容与机械运动的精密协同,构建了一个跨越古今、对话未来的沉浸式叙事场域。

4. 意蕴之归:平城新声,丝路永续

现代建筑语言与科技手段:丝路塔立于北魏故地,根植历史深处,却以最前沿的姿态拥抱未来。它通过现代建筑语言和科技手段,传达一个理念:丝绸之路所代表的开放、交流与合作精神,在当代依然具有活力,并能够借助新的技术形式持续发展和焕发新生。

永恒的丝路精神:丝路塔不仅铭记着平城作为丝路起点的辉煌过往,更以其不断“生长”的形态与“迭代”的内核,成为一条指向无限可能的未来之路——一条从北魏平城出发,向星辰大海无限延伸的数字丝路。

结语

“丝路塔”项目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历史文化与未来愿景相结合。它不仅是一个建筑地标,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的精神,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书写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昨天 20:5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