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cci新总监Demna首秀为何被说“太想赢了”,从叙事野心、营销策略到行业反响,一表看清关键动作与争议点。
Demna的“太想赢”体现在用电影首映+角色型录+明星矩阵的“超规格战役”,把时装首秀升维成文化事件,意图一举重塑Gucci品牌叙事权。
📌 背景:一场不走秀的“首秀”
Demna(前Balenciaga创意总监)入主Gucci后的2026春夏系列,完全跳脱传统T台模式:
不办实体秀,改发37套造型的《La Famiglia》(家族)型录,每套对应一个虚构角色(如“自恋者”“派对女王”),暗藏意大利语文化梗 。
同步推出30分钟短片《The Tiger》,由Spike Jonze执导、Demi Moore主演,在米兰证券交易所宫办“红毯级”首映礼,倪妮、宋威龙等品牌大使化身“家族成员”出席 。
经典单品如Bamboo竹节包、马衔扣乐福鞋被“做旧软化”,强调松弛感,而非推全新爆款 。
📊 首秀策略对比:Demna vs 传统总监
维度 Demna的Gucci首秀 传统创意总监首秀(如Sabato De Sarno, 2023)
发布形式 电影+型录+明星首映礼,三位一体 实体T台秀+社交媒体直播
叙事核心 构建“Gucci家族”虚拟宇宙,服装=角色戏服 聚焦单品剪裁与实穿性,强调“重生”品牌精神
营销声量 开云股价3日内涨2.4%,社交媒体话题爆炸 首秀观看量破5700万,但依赖传统秀场传播
争议点 被批“用力过猛”“像导演而非设计师” 被评“安全牌”“缺乏惊喜”
💡 为什么说“太想赢了”?
资源堆到极致:动用奥斯卡级导演、好莱坞影星、全球代言人,成本远超普通时装秀,被业内视为“用电影预算打时装仗” 。
急于定义“新Gucci”:通过《The Tiger》短片隐喻“吞噬老虎=征服主流”,暴露Demna从反叛者(Vetements)到体系内掌权者的野心 。
回避设计短板:未发布全新手袋或标志性单品,而是改造旧款,被部分评论认为“靠叙事掩盖产品创新不足” 。
🎯 结论:高风险高回报的豪赌
Demna的策略本质是把Gucci从“卖产品”转向“卖世界观”,短期成功拉升品牌热度与股价,但长期成败取决于:
2026年2月实体大秀能否兑现叙事承诺;
消费者是否愿为“角色扮演式消费”买单。
下一步关键:观察明年大秀是否延续电影化叙事,或回归产品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