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4阅读
  • 2回复

[猎奇]军队为何不能经商?赵匡胤起初的好心,导致靖康之耻和蒙古灭宋[1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4220
金币
1554
道行
19523
原创
29381
奖券
18047
斑龄
200
道券
1055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682(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10-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1:05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9-30) —

宋代军队经商:战斗力崩坏的隐形推手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披澜读史 编者按:当我们谈论两宋军事疲软时,常归因于重文轻武或政治腐败。但一个常被忽视的关键因素,是军队经商这一顽疾。从北宋到南宋,军队经商传统始终未能根除,其对战斗力的腐蚀远超人们想象。

军队经商的由来与演变回易(即军队经商)传统可追溯至隋唐时期,最初是官府为弥补经费不足而进行的商业活动。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混战,各地节度使为扩充军力,纷纷派亲信经商牟利。令人意外的是,宋朝建立后,这一现象不仅未消失,反而因宋初功臣多习旧事而愈演愈烈。

宋朝统治者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宋太宗曾严令禁止内外将佐,营造回易,掊敛军士,甚至规定知情不报的文官也要同罪。但纸上法令终究敌不过现实需求——持续不断的宋夏战争使军费开支剧增,朝廷不得不一次次放宽禁令,甚至主动为军队经商提供本钱。最困难时,连度僧牒(免除赋税的身份证明)都被当作经商本金发放给军队。

五花八门的军队生意经

宋代军队经商范围之广令人咋舌,主要分为两大类: 普通商品贸易:布帛、绢、竹木、粮食等大宗商品是常见交易物。军队利用特权逃税,低价买入私绢后充作官物高价卖出,赚取暴利。更恶劣的是,许多将领把士兵当作免费劳动力,强迫他们从事刺绣、纺织、工艺品制作等,产品再以军需品名义销售。

专卖商品走私:盐、茶、酒等国家垄断商品利润尤其丰厚。尽管触碰这些高压线风险极大——如宋初大将张永德就因此被弹劾——但暴利仍让将领们前赴后继。有些军官甚至低价倒卖盐引(食盐专卖凭证),被同僚怒斥崽卖爷田。 随着时间推移,军队经商范围不断创新:药材铺、酒楼、当铺、高利贷,甚至人口买卖都成了创收项目。

腐蚀军队的恶性循环

军队经商最直接的恶果就是战斗力崩坏。冷兵器时代,严密的阵型配合和长期训练才是制胜关键。但当士兵们整天忙着织布绣花、站柜台卖货时,哪还有时间操练?史书记载兵阵教习之法日费,工匠技巧之事日多,结果就是行列不知,攻守不预,一上战场就溃不成军。

更讽刺的是,原本为赡军而设的回易,最终成了压榨士兵的工具。将领们经常用滞销商品抵充军饷,或强行高价卖给士兵。没钱?那就量算请给,每月克除——从军饷里扣,还要算利息!士兵们从无产者沦为负翁,自然怨声载道。 对经济的全面冲击 军队经商还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免税特权 免费劳动力 暴力后盾,让民间商人根本无法公平竞争。包拯就曾揭露,西北边境军人经常将物货抑配人户,强买强卖。专卖商品的走私更直接损害国家税收,如西北盐政就因军队滥发盐引而几近崩溃。

历史教训的现代启示 回易本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宋太祖时期尚能通过地方监督确保收益用于军需。但随后的统治者既无能力也无决心整治乱象,最终导致以争利于市井,伤公害私,亏损国体的恶果。从北宋的靖康之耻到南宋的崖山之败,军队经商这一慢性毒药,在两宋灭亡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当今世界,如何平衡军队职能与经济活动,防止与民争利,仍是值得深思的课题。宋代军队经商的历史教训提醒我们:当保家卫国的利剑生锈时,再繁华的盛世也难逃倾覆的命运。

1条评分金币+12
wowoni 金币 +12 - 前天 15:25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7464
金币
393038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72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79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0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2:32
军队经商的历史教训:以宋为例的战斗力崩坏与王朝危机
中国历史上,北宋与南宋的军队经商行为(“回易”)对军事体系造成了深远破坏。赵匡胤为巩固中央集权,默许军队通过商业活动补充军费,初衷是缓解财政压力,但这一政策逐渐演变为将领“损公肥私”的工具。南宋宁宗时期,“诸军皆有回易”,但利润多被将官侵占,普通士兵“衣不蔽体,日食尚阙”,最终导致军队“望敌惊奔”的脆弱状态。这种积弊直接削弱了宋军对抗女真、蒙古的能力,成为靖康之耻(1127年)和南宋灭亡(1279年)的重要诱因之一。

军队经商的核心危害:从历史到现代的共性问题
破坏军事纪律与战斗力
冷兵器时代,军队需通过长期训练保持阵型协作与单兵素质。但经商导致士兵沦为廉价劳动力,被迫从事“组绣、机织、涂绘”等手工业生产,军事训练荒废。如宋代将领用麻布充作军饷或强制士兵购买滞销商品,甚至“量算请给,每月克除”,引发士兵不满与战斗力下滑。
滋生腐败与利益集团

军队经商易形成权力与资本的勾结。宋代将官利用禁榷制度漏洞,走私盐、茶等暴利商品,甚至“买卖人口”,而朝廷禁令“徒为文具”。现代案例中,俄罗斯军队经商曾导致巨额贪污,越南军队掌控国家通讯集团后,甚至成为政府财政依赖对象,严重影响国家治理。
威胁国家稳定与中央权威
唐代藩镇割据的教训显示,军队掌握财政自主权后易演变为割据势力。安禄山身兼节度使与采访使,通过控制河北道财政发动安史之乱。印度军队将邮政系统商业化、越南军队垄断通讯产业的案例,均反映军队经商可能削弱政府对核心资源的掌控。

古今中外的制度反思:禁止军队经商的必然性
财政与军事的平衡难题
宋代因宋夏战争军费激增,被迫放开回易禁令,甚至以“度僧碟”充作经商本金,形成“饮鸩止渴”的恶性循环。这表明依赖军队经商缓解财政压力,最终会反噬军事根基。

现代国家的制度选择
中国法律明确禁止军队经商,正是吸取历史教训的结果。俄罗斯普京政府虽整顿军队经商,但腐败积弊已对国防现代化造成长期阻碍。印度、越南因军队经商导致装备更新滞后、军民关系紧张,进一步印证“兵商不分”的危险性。
军队职能的本质回归
军队的核心使命是保家卫国,经商行为会使其偏离主业。宋代士兵“习奇巧艺能之事”而疏于战阵,与现代军队强调专业化、科技化的发展方向完全相悖。

从赵匡胤的“好心”到靖康之耻的悲剧,再到现代多国的教训,历史反复证明:军队经商是“腐蚀剂”,唯有彻底剥离商业利益,才能确保其战斗力与国家忠诚。这一原则既是对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现代国防体系建设的核心准则。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前天 15:25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0391
金币
447923
道行
2004
原创
2430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250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0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17:29
宋代军队经商:战斗力崩坏的隐形推手

当我们谈论两宋军事疲软时,常归因于重文轻武或政治腐败。但一个常被忽视的关键因素,是军队经商这一顽疾。从北宋到南宋,军队经商传统始终未能根除,其对战斗力的腐蚀远超人们想象。

军队经商的由来与演变

回易(即军队经商)传统可追溯至隋唐时期,最初是官府为弥补经费不足而进行的商业活动。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混战,各地节度使为扩充军力,纷纷派亲信经商牟利。令人意外的是,宋朝建立后,这一现象不仅未消失,反而因宋初功臣多习旧事而愈演愈烈。

宋朝统治者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宋太宗曾严令禁止内外将佐营造回易,掊敛军士,甚至规定知情不报的文官也要同罪。但纸上法令终究敌不过现实需求——持续不断的宋夏战争使军费开支剧增,朝廷不得不一次次放宽禁令,甚至主动为军队经商提供本钱。最困难时,连度僧牒(免除赋税的身份证明)都被当作经商本金发放给军队。

五花八门的军队生意经

宋代军队经商范围之广令人咋舌,主要分为两大类:

1. 普通商品贸易:布帛、绢、竹木、粮食等大宗商品是常见交易物。军队利用特权逃税,低价买入私绢后充作官物高价卖出,赚取暴利。更恶劣的是,许多将领把士兵当作免费劳动力,强迫他们从事刺绣、纺织、工艺品制作等,产品再以军需品名义销售。

2. 专卖商品走私:盐、茶、酒等国家垄断商品利润尤其丰厚。尽管触碰这些高压线风险极大——如宋初大将张永德就因此被弹劾——但暴利仍让将领们前赴后继。有些军官甚至低价倒卖盐引(食盐专卖凭证),被同僚怒斥崽卖爷田。随着时间推移,军队经商范围不断创新:药材铺、酒楼、当铺、高利贷,甚至人口买卖都成了创收项目。

腐蚀军队的恶性循环

军队经商最直接的恶果就是战斗力崩坏。冷兵器时代,严密的阵型配合和长期训练才是制胜关键。但当士兵们整天忙着织布绣花、站柜台卖货时,哪还有时间操练?史书记载兵阵教习之法日费,工匠技巧之事日多,结果就是行列不知,攻守不预,一上战场就溃不成军。

更讽刺的是,原本为赡军而设的回易,最终成了压榨士兵的工具。将领们经常用滞销商品抵充军饷,或强行高价卖给士兵。没钱?那就量算请给,每月克除——从军饷里扣,还要算利息!士兵们从无产者沦为负翁,自然怨声载道。

对经济的全面冲击

军队经商还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免税特权 + 免费劳动力 + 暴力后盾,让民间商人根本无法公平竞争。包拯就曾揭露,西北边境军人经常将物货抑配人户,强买强卖。专卖商品的走私更直接损害国家税收,如西北盐政就因军队滥发盐引而几近崩溃。

历史教训的现代启示

回易本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宋太祖时期尚能通过地方监督确保收益用于军需。但随后的统治者既无能力也无决心整治乱象,最终导致以争利于市井,伤公害私,亏损国体的恶果。从北宋的靖康之耻到南宋的崖山之败,军队经商这一慢性毒药,在两宋灭亡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当今世界,如何平衡军队职能与经济活动,防止与民争利,仍是值得深思的课题。宋代军队经商的历史教训提醒我们:当保家卫国的利剑生锈时,再繁华的盛世也难逃倾覆的命运。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